咨询专线:400-685-8581     加入收藏  
首 页 关于我们 bob体育半岛入口 建机安全 专家视点 在线学习 政策法规 技能竞赛 半岛登入注册 半岛游戏平台 下载中心 公益培训 在线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与就业 >> 正文  
近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7/7/4 11:19:29     浏览:2990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此时的我们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做大做强中国制造业,说到底就是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工匠精神”需要贯穿始终。在制造业强国纷纷推出更高更新更强的制造业战略时,中国制造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转型升级压力,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是催化剂。如何培养“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应该发挥决定性作用。

不久前,笔者赴德国考察职业教育,通过聆听专家授课、观摩课堂、参观企业和培训学校,不仅深入地了解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而且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法制健全 结构合理

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起绝对性作用。首先是立法,德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同时州立法使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其次是行业参与,行业的加入为企业与学校之间架起桥梁,使学生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形成交叉学习的模式,行业负责对企业进行评估、对学生在企业实践情况进行督察、为校企对接提供平台,有效节省了学校与企业的精力和时间。由行业负责对教育成果进行评估,真正实现了考评分离,提高了职业资格的含金量。最后是校长职能明确,校长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治学,对教师进行评估、修改和完善教学大纲、对学校实施管理,确保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的其他辅助工作均由政府负责,减轻了学校负担,使办学、治学能够更加专精。

企业参与度高。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教育的最终目的有关,那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达到入学即实习、学习即工作的要求。在德国,大中型企业和较为有实力的小型企业均吸纳职业学校的实习生,并为他们提供工作实践平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学校分配难、社会富余劳动力多的问题,实现了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多赢的局面。

学校企业各司其职

技能养成的重心侧重于企业。德国“双元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技能养成的重心更侧重于企业。在参观德国职业学校时笔者发现,他们几乎没有我国职业院校标配的大型实训场地,主要采用强调“教、学、做”贯通整合的一体化教室,一方面减轻了学校的资金投入压力,另一方面在企业完成的实训课程有的放矢,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学业与就业同步,突出就业导向。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实际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入职能力是职业教育的落脚点。在德国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专业的同时,必须要找到实习单位,并将在企业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研习。解决问题的主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提升了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

教学环节融入“工匠精神”

德国没有专门的德育课程,而是将所有的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项目教学模拟真实企业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深入德国职业学校的课堂能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已经将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项目教学中,每个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要和组内人员进行配合才能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得到提升;为了解决项目涉及的课题,学生必须自己设计需要的原材料,并以书面形式向其他角色组提出购买需求,这时就需要进行成本核算。通过这一系列程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统筹思考能力和成本意识。

精益求精、重视细节,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观摩一些学生的上课过程,给笔者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印刷课。教师带领着学生进行色彩调试,在调试的各个环节,每一名学生都能认真地使用滚刷进行着色,学艺术出身的笔者一眼便看出颜色调试已经相当准确,几乎没有色差,但此时学生依然用对比镜将自己调试的色彩与色卡反复比较。可见,教师在细节的要求上十分严格,这正是对“工匠精神”的培养。

教学质量 职教生命

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德国的职业学校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和评估,教师会定期进行培训,同时会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训,以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校长会以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评估,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听课,通过评估为教师加分定级;校长是从最好的教师中产生的,如此做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国家立法到学校职能,从校企合作到教学方式,从教师的自身能力到学生的严谨学风,环环紧扣,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闭环。其中,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相比应试教育而言,“双元制”教育更有利于深入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自我提升、缩短学生在企业磨合的时间。同时,在校期间所培养的“工匠精神”,已经厚植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之中,为德国工业4.0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笔者认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的作用不可或缺。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继续深化与企业深度融合,让企业参与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使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二是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要定期到企业进行提升,使之适应社会需求。三是加速推进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四是将“工匠精神”培养落到实处,不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每一个细节入手。

职业教育只有从理念上推进改革,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人才的基地、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成为助推“中国制造2025”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保障。

(作者系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党委书记)

王千文


友情链接:
首页 | 理事会组成 | 协会文化 | 建机安全 | 名师专家 | 在线学习 | 政策法规 | 技能竞赛 | 半岛登入注册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公益活动
 

主办单位:半岛电子竞技             
Copyright (C) 2007-2008 半岛电竞网站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0984号-1
网站维护: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廊坊部)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61号,邮编:065000 咨询电话:400-685-858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