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建设报
□ 王 佳
时代在发展,建筑业也在变革。
继“十一五”以来,BIM已成为国家战略,从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到各地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深化应用。BIM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已成为热搜词汇,上头条、上两会,BIM概念迅速席卷建筑业。从概念上来说,BIM有3种不同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利用软件工具的建模过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第二个层面是模型数据的获得(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第三个层面是基于模型数据的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那么,到底何为BIM?BIM能给行业带来什么?建筑行业的不同参与方站在自己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也给参与人带来了很多误解。BIM是一个覆盖泛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由全角色参与的数据过程。“BIM技术将带来行业的巨大变革”,这不仅是因为BIM能辅助提高建筑业单方面的效率,更是由于它贯穿了建筑物从规划设计、工程建造、运维管理、拆除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BIM改变了建筑全行业的工作方式,并由此带来管理的全面提升。
被提升为国家战略的BIM,若想被快速、安全、健康的应用,离不开两大核心要素的辅助——一是人才培养,二是先进技术的研发。在这两方面,拥有诸多专业型人才、具备建筑业新生代创新能力的高等院校,是当仁不让的建筑行业BIM战略生力军,可以成为BIM科学理念的传播者、人才培养基地和先进技术的研发基地。
然而,现实却有些“骨感”。仅以高等院校最“看家”的本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当下,大多数高等院校在BIM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缺位”现象:没有适用于BIM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没有形成专业教师梯队、没有完整的BIM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没有专业的BIM实验室。因此,很难成规模地培养出BIM技术应用人才,更难以满足行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急迫需求。在今年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高等院校土木专业增设‘BIM技术’课程”的建议,这是行业的呼声,也是高等院校的集结号。
当然,在广大高等院校中也存在“先行者”。北京建筑大学从2010年起就以校级选修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方式,从各个层面开展了BIM课程的教学工作,既有在全校各专业的BIM科学理念的普及,又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应用背景的实操能力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该校建立了BIM体验中心,与多家全球顶尖软件公司开展合作:由软件公司无偿提供软件资源用于教学工作,使学校可以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开展实操性的教学实践;经软件公司引荐,将世界级应用案例和大咖带进课堂,为学生讲授全球领先的BIM技术和未来。几年来,北京建筑大学的BIM课程日渐完善,已成为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也为北京市的对口单位输送了大量的相关人才。
在高校,教学和科研存在很好的互动和互补,在有了较好的教学基础和师资队伍后,学校就会有能力在BIM的技术研发方面做出更多尝试。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建筑大学在BIM核心技术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该校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开发出一套BIM与云计算结合的应用系统;参与了中美能源项目的示范工程;与北京市消防局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研发出基于BIM的数字化消防管理平台;相关研究获得了BuildingSmart2015香港的最佳应急大奖;BIM+VR成果在2017年第十一届“北京—意大利”科技周上获得广泛关注。近期,该校还参与了包括冬奥会建设在内的多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BIM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