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建设报 □ 吴维煊 当前,一些地方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不考虑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不顾初中毕业生及家长意愿,一刀切地对初三毕业年级学生实施读高中与读中职校接近1:1的普职比,且部分中职院校招生无门槛、招生人数无上限,盲目扩大规模,规模与质量严重不匹配,使得招来的学生基础较差,流生率较高,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使得“教学质量”这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词”,在部分中职院校中只是一个“虚词”。笔者认为,与其这样只关注招生人数,盲目扩大规模,无法扎实提高质量、无法办出特色,莫不如对中职院校进行“缩水”,缩减中职院校的数量,合理进行专业设置,科学制定招生规模,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对中职院校的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要有清醒的认识。职业学校不是企业,不一定要做大;职业学校也不是军队,不一定要做强。其发展思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要以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将职业教育办到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 其次,应认真评估各中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地方政府应对各校的教学资源、师资情况、教学质量、办学特色、社会影响等做出正确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部分质量不合格、社会满意度极低的中职院校进行撤并;对于能够继续办学的中职院校,要合理确定各校的招生规模,让各校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扩大规模,坚决杜绝不顾质量盲目扩大规模的现象。 最后,严禁有偿招生,提高中职院校入学门槛。有偿招生即使招到了学生,也会进一步破坏中职院校的社会满意度。在严禁有偿招生的同时,应进一步规范中职院校的招生工作,让各所学校凭借办学质量吸引生源。各所学校要对生源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入学没有门槛的学校,是很难办好的,也很难得到社会的尊重。中职院校在招生时应划定入学分数线,让学生怀着求学的目的,怀着对学校的敬畏心理入读中职院校,这是提升中职教育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 质量与规模,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对部分社会满意度极低的中职院校缩水,减少中职校的数量,让“规模”与“质量”匹配,是中职教育理性发展、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