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博 近年来,社会职业结构变迁速度明显加快。“职业教育该如何适应?在新环境下专业设置的合理定位是什么?”都成为职业教育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当前,职业快速变迁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职业自身的存在与否快速变迁;第二,职业的社会需求规模快速变迁;第三,职业收益和社会认同程度快速变迁;第四,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用人标准快速变迁。这些变化是当前社会的客观现实,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组织提出了新要求。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职业变迁加速?笔者认为是技术、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区域产业变化造成的。技术首先改变了工作内容和方法,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安排直接相关,此外还会改变相关职业的就业规模、职业收益,甚至是存亡状况。这些主要会影响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招生规模和专业吸引力等。商业模式变革主要会影响对应行业的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需求结构,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和招生规模。区域产业变化造成的职业变迁是宏观经济发展对职业影响的体现,其必然将前置影响到当地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和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伴随职业变迁加速,为了保持与外在职业存在状况和社会人才需求一致,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将不能再处于稳定状态。职业教育将随职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动态调整,并越发呈现出培养目标动态化的特点。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最大的不同将不再是内容,而是随职业变迁而不断调整的动态化培养目标。同时,动态化的培养目标也将成为职业教育在其专业定位和教学组织上最大的特点和难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化包含专业方向在一定范畴内呈现多元特征、学生发展方向具有多种可能性、专业核心方向相对稳定3个特征。与其他基于买卖双方需求的市场交易行为和基于确定培养目标的教育活动等双主体间的协作不同,职业教育是一个要满足学生学习成长和就业发展需要、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社会用人需要三方需求的复杂的协作行为。只有通过动态培养目标设置,并配套进行教学组织方式优化,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三方需求同时达成,从而降低职业教育专业定位偏差所导致的就业风险。 那么,如何进行动态培养目标设置呢?首先,专业定位应确定基本职业方向及一定的拓展空间。学习者只要在其专业对应领域的专业链或产业链延伸范围内从业,专业学习经历对其开展工作都是有价值的,但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意义就不大了。因此,职业教育在专业培养方案设置时,应依托专业体系的内在特征,将一系列存在领域关联的职业岗位或职业群定位为培养目标。同时,动态化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应聚焦于让学习者学到具备多元的、职业领域内广泛适应性的“关键能力”,并且关注其在漫长职业生命周期内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问题。 其次,采用“分步决策、阶段教学”方式应对动态目标需要。“分步决策、阶段教学”是为规避培养目标动态化及职业教育长周期所造成就业风险的一种应对机制,是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调整思路。按照该思路,学生在入学时可仅确定一个广泛的大专业类,进行通识知识和通用素质培养,以通识教育为导向,帮助学生打好终身适用的“关键能力”的基础;之后进入真正的专业教育阶段,可细分为3个子教学阶段,分别是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阶段、职业领域普适性能力培养阶段和岗位针对专长能力培养阶段。 最后,通过生涯辅导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学习的职业意义。对学生开展生涯发展辅导,并在“分步决策”的各个节点给予学生必要的自主选择权,是职业教育适应未来的必要之举。对学生的生涯辅导除了要在大学阶段实施,更需要中学予以配合,帮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和专业目标有所规划和考虑。进入大学后,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专业学习成果的社会应用价值和所对应职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更为细致的目标职业方向,做出具体的方向选择。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