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专线:400-685-8581     加入收藏  
首 页 关于我们 bob体育半岛入口 建机安全 专家视点 在线学习 政策法规 技能竞赛 半岛登入注册 半岛游戏平台 下载中心 公益培训 在线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与就业 >> 正文  
且慢为“教书匠”正名

      发布时间:2016/10/10 14:26:22     浏览:354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于是就有人认为,既然全社会都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那么搞教育倡导“工匠精神”也是到时候了;而且一直作为贬义词使用的“教书匠”一词也该正名了。

笔者认为,搞教育、做老师借鉴“工匠精神”可以,但给“教书匠”正名就不必了。

“工匠精神”确实值得借鉴。对自己经手的产品总是力求尽善尽美;不管客户要求高不高、急不急,自己不满意的产品绝不出手;充满热忱地投入工作并陶醉其中,多少年也毫无倦怠……古往今来,无数优秀工匠身上所体现的这种精益求精、专注敬业的“执拗劲”确实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借鉴。但是,教师毕竟不属于工匠,在行业分类中,教师自古至今都不在“百工”之列。我们学习“工匠精神”是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义上说的。

教师有特有的职业操守和规范,“工匠精神”并不能诠释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内涵。按照《说文解字段注》:“匠,木工也;工者,巧饬也。百工皆称工、称匠。”教师职业与任何一行的工匠都有本质不同:工匠面对的原材料和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都是物态的,但教师面对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要精准地为学生“授业、解惑”更需要“传道”——这可不是“工匠精神”所能涵盖的。真正的教育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思想和价值观的引领,是教师人格和学养的示范。这个理自古至今都没变,哪怕是信息技术应用日新月异、传统教学方式发生颠覆性变革的未来,恐怕也不会变。

历史已经赋予了“教书匠”特定的内涵,为它正名没有必要。为“匠”者未必就有“工匠精神”,也未必都能“匠心独运”。百工之中,粗制滥造、不求创新、缺乏“工匠精神”的匠人不少,这也足以说明弘扬“工匠精神”是多么及时和必要。人们借这类匠人去形容那些只会简单机械地“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习惯在课堂上“贩卖”知识、平庸板滞的老师并称之为“教书匠”,可谓入木三分。所以“教书匠”与“匠心独运”虽然都有一个“匠”,但性质却相去十万八千里。

为“教书匠”正名,实际上就是认可“把教育当饭碗”。笔者认为,只把教育当职业或饭碗不可取。把教育当饭碗显然是这样一种状态:职责范围内的做,职责以外的尽量少做或不做;上班时间该做的做,下班时间一到拍屁股走人,无论作业改没改完、课备没备好、学生有没有辅导的需求一概明天再说……不是经常有中小学校长抱怨一些老师嫌班主任工作辛苦、补贴少而不愿意当;嫌学校后勤、兴趣小组辅导等工作繁琐、不自由而不愿意兼,清清爽爽只想做个任课老师上几节课么?说白了就是缺乏教育责任感、使命感。把教育只当个饭碗,敬畏之心也就无从谈起。

教育是适合理想主义者干的事业,因为教师的职业很特殊。且不说教师有没有在“传道”,在传什么道,就连“授业解惑”的过程、质量和效果,外在的力量都很难监管。如果只简单地把教育看成谋生的饭碗,满足于当“教书匠”,没有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那么,职业倦怠就会如影相随。

为师者要远离“教书匠”,把教育当事业。在我看来,教师人人都想当“教育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相反,人人都满足于当“教书匠”,只把教育当职业、当饭碗,才是一种悲哀。广大中小学教师只有心怀教育梦想,追随一代又一代教育家的足迹,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中国教育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友情链接:
首页 | 理事会组成 | 协会文化 | 建机安全 | 名师专家 | 在线学习 | 政策法规 | 技能竞赛 | 半岛登入注册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公益活动
 

主办单位:半岛电子竞技             
Copyright (C) 2007-2008 半岛电竞网站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0984号-1
网站维护: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廊坊部)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61号,邮编:065000 咨询电话:400-685-8581  

Baidu
map